1.孩子能主動學習、健康成長、快樂安全 學生是教育的中心,學校是為學生而設,老師是為學生而教。老師的任務是要幫孩子找出天賦,看出孩子的獨一無二,要用對方法促使孩子能主動學習,並且要有耐心的等待,因為成長需要時間。而在輔導管教孩子時,就像放風箏,手一定要抓緊,但線一定要放長,它才會飛的起來。
2.老師要專業發展、與時俱進、和諧共創 學校教育的成敗繫乎教師的良窳。提升教師素質是增進學生學習的主軸與確保教育品質之關鍵。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,必須符合教育需求、社會脈動和教育趨勢,首先要厚實專業知能,才能靈活運用,提升教學品質。其次是行政應形塑支持性環境,統籌資源協助以符應教師的需求,排難解紛,協同教師攜手成長。最終,仍要引發教師教學熱忱,惟有教師視教育為終身的志業,視教學為開展他人生命價值的專業,才會樂於將教學專業發展列為個人職涯發展的重要任務,透過各種學習途徑,奮勉精進以造福學子。
3.課程以人文為本、科技為用、多元創新 知識、品德、文化、情感教育等都應涵括於課程內,羅斯福總統:「教育若只教心智而不教品德,就是為社會製造禍害」。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、影響人類生活甚鉅,學校因應教育科技發展之需,應提升強化教學與學習之科技工具、培養學生資訊知能與素養、教導學生有效使用科技產品,拓展多樣態的學習平台。此外,還要提供多元彈性課程,尊重孩子個別差異,肯定學生多元成就,達到適性揚才,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目標。
4.行政重支援教學、科學方法、團隊運作 雖然學校行政人員在組織裡扮演的是支援者、協助者和服務者的角色,但一所學校成功與否,行政運作可說是非常關鍵。首先應建立對話平台,透過有效的溝通或會議的討論以凝聚共識。更要善用科學方法,不吝分享、傳承,讓行政作業更有效率。而在工作分配上,應避免勞逸不均,要適才適所、適時激勵。行政團隊應彼此互相尊重、支持、關懷,以「教育愛、服務心」之精神為依歸。
5.校園環境力求美感、安全、科技、環保、友善、溫馨 加強空間美感的營造,喚醒孩子美感的覺能,運用空間美學,打通親師生活動的動線、消滅死角、活化空間、保障安全。校園環境生態化,朝向節能減碳、善用再生能源,落實綠色建築。透過數位、科技等相關軟硬體設施設備,打造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。校園是「潛在課程」的實踐場域,每個角落都有可能是學習的空間,只要用心經營規劃,定能讓空間為教學帶來加分作用。
6.整合社區資源、在地文化,和諧共榮 結合在地文化,發展校本課程,符應社區期待。強化親職教育,落實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子女教育的效益。參加社區活動、舉辦社區文教活動,廣結善緣、深耕在地,整合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等資源,促進「學校社區生命共同體」的實現。
|